查看原文
其他

九龄故事(二)

2017-12-15 始兴县广播电视台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张九龄少年时就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天赋,民间流传着很多他少年时候的故事。


1三个典故看九龄智慧.........


捉鼠解朝廷

张九龄小时候爱读书,七岁能文。可是他读书时,经常受到老鼠搔扰,老鼠不是将他的书笔咬坏,就是将他的墨水打翻,因而对老鼠恨之入骨,想方设法逮住它。有一天,张九龄终于把一只老鼠捉住了,就找来一块木板和钉子,将老鼠的头颈、四肢卡住,钉在木板上,然后历数老鼠的罪状:“你生性懒惰,常偷惯盗。穿墙打洞,损坏民房。钻漏河堤,引发水患。咬破衣服,糟蹋粮食。污损笔墨,咬烂书籍……劣迹斑斑,理当治罪!”紧接着说:“既然要治罪,理应交给朝廷处置,我就将你解押到朝廷吧。”说完就在木板上面插一面纸旗,纸旗上写着:“张屋张九龄,捉鼠解朝廷;若然解不到,土地社神不安宁。”随后把钉着老鼠的木板放入河中任其漂流。恰逢韶州知府乘船到始兴考察民情,天黑到了江口墟附近,知府老是听见有锣声,出去看除了周围一座土地庙,什么都看不到。锣声响了三番五次,知府等人才发现江面上一只老鼠钉在木板上漂流,于是打捞上来,看了旗子上的字,不禁大为惊讶,感觉解鼠之人非同小可,竟然能劳驾土地神为其鸣锣开道,于是按律处置了这只老鼠。


妙对知府

张九龄七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回家,一边走一边采摘路边的野花玩,此时遇到一列“官轿”迎面走来。张九龄连忙站到路边避让,并把采摘的野花藏到自己的衫袖里,整理好仪容。谁知,这一切被轿中的知府看得清清楚楚,感觉这个小孩知书达理,活泼可爱,于是路过张九龄身边时叫轿夫停下来,掀开轿帘笑着对张九龄说道:“小童生暗藏春色”。张九龄以前见过知府,看到他面目和蔼取笑自己,也不害怕,不卑不亢地作揖答道:“府大人明察秋毫”。知府一听十分惊讶,连忙下轿问张九龄什么名字哪里人?张九龄说:“回知府大人,我是始兴清化乡石头塘村人。”知府拍着 37 40782 37 15264 0 0 3126 0 0:00:13 0:00:04 0:00:09 3125九龄的肩膀说:“好个张九龄,将来必成大器。”一副传为佳话的对联,就这样在一位知府大人和山村小童之间的偶然相遇中诞生,并流传千年。


飞鸽传书

相传,古代民间训练白鸽作为信鸽用于传递消息,就是张九龄发明的。张九龄小时候很喜欢养白鸽。时间一长,他就发现白鸽很有灵性,无论飞多远飞多高都能自己飞回家,从不失误。他发现白鸽对目的地的方向感很强,无论怎么放飞,它都能准确地飞到目的地。有一次,张九龄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玩,但又怕母亲卢氏担心,就对母亲说:“娘,我带白鸽出去玩,到了那里后,我就在白鸽的脚上绑上小草飞回来,您就知道我平安到了。然后,您再解开它脚上的草,放它飞回来,我就知道娘放心了。”张九龄的母亲卢氏知道这个孩子素来聪明伶俐,就高兴地说:“好啊,你去玩吧,娘知道了。”就这样,张九龄经常利用这种方法训练白鸽来传递信息。

 在张九龄十多岁的时候,他跟伯父到韶州府去做客,就带上一只白鸽。到了韶州府后,他写了张告平安的纸条绑在白鸽脚上,让它飞回二百里以外的始兴县石头塘村老家。这只白鸽把平安信带到了张九龄母亲手中,卢氏见了很高兴,就取下纸条绑了根草,又让白鸽飞回韶州府去让张九龄得知白鸽将信送到母亲手中了。就这样,张九龄经常利用自己驯养的白鸽传递消息,并为它起名叫“飞奴”。




仕途风云

张九龄有一段辉煌的仕宦生涯

他幼年就聪明异常,善作文。13岁那年,曾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说这孩子将来有大出息。24岁中进士,这个年龄中得功名在当时很少见,接着便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之职,是文士们踏上仕途的最佳起点。从此出发,逐级提拔,一步步升至公卿将相。

唐玄宗让天下推举富有文才的人,亲自面试。张九龄参加了这次选拔,在对策中回答玄宗提出的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他的回答特别令玄宗满意,被任命为右拾遗。

在这个职位上,张九龄很快就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胆识,尤其在参与对吏部选人的考评中,他和另一位右拾遗赵冬曦能做到择优录用,公平明允,受到普遍的好评。因此,开元十年(722年),一年之内连升三级,至吏部司勋员外郎,从六品上,这在唐代的官场上是很少见的。

第二年,升任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朝廷要职,正五品上,这一年他45岁。宰相张说特别信任和器重他。张说是当时有名的文豪,经常称赏张九龄,说他今后必然取代自己的地位,成为文坛领袖。


...........

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在这个重大的活动中,由张说确定随驾登山人选,有不少品位很低的人入选。封禅活动结束后,这些人都被破格提拔为五品官,包括他的女婿。张九龄劝他加以纠正,但张说不听,后来张说受到舆论的批评。

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到玄宗的信任,负责户口田赋工作。每次上奏朝廷,张说都唱反调。张九龄劝张说加以防备,张说不听。宇文融弹劾张说,玄宗罢免了张说的宰相职务。张九龄受到牵连,贬为太常少卿。太常少卿负责祭祀礼仪方面的工作,是闲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让他离开了朝廷。

这不过是张九龄前期辉煌仕途中一个小小的挫折。张说曾向玄宗推荐张九龄,认为张九龄可以进集贤院任学士,他的才学胜任皇帝的顾问。张说去世后,玄宗想起张说的话,召张九龄进京,任命他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又提拔为中书侍郎。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长官,地位仅次于中书令,已经是副宰相了。其时,张九龄多次向玄宗提出建议,很多被玄宗采纳。

...........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二月,玄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名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列名宰相。第二年提拔他为中书令,兼修国史。至此,张九龄的政治生涯达到辉煌顶点。

唐玄宗时担任宰相的人,张九龄以正直著称。然而,有两件事使玄宗对张九龄不能容忍,再加上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挑拨,玄宗最终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并贬出朝廷。这就是牛仙客事件和严挺之事件。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不同意,他说:“尚书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臣,牛仙客出身河湟小吏,一下子提拔为朝廷要职,会影响朝廷的声誉。”玄宗又问:“只给牛仙客加个爵位可以吗?”张九龄仍然反对,说:“爵位是对立功者的鼓励,作为边将使仓库充实,器械修整,都是分内事,不算立功。如果陛下认为他工作勤劳,可以赏赐金帛,而分封土地,赐给爵位,极不合适。”玄宗心里十分不舒服。李林甫跟玄宗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个尚书称号有何不可!张九龄所说全是书生之见。”玄宗觉得李林甫说得对。

第二天,玄宗又提起封牛仙客爵位,张九龄仍然极力反对。玄宗说:“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的门第也不高啊!”张九龄说:“我家在岭南,出身低贱。但是我出入朝廷,职掌诰命已经多年。牛仙客出身边境小吏,大字不识,如果一下子提拔为高官,众人会轻视朝廷。”李林甫又跟玄宗说:“只要有才能见识,要什么学问才华!天子用人,什么样的人不能用!”有了李林甫的赞同,玄宗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赐给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好,想举荐严挺之为宰相,曾经告诉严挺之,跟李林甫搞好关系。严挺之为人清高任性,从不到李林甫门上去,这些都使李林甫怀恨在心。

严挺之前妻嫁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贪污罪,朝廷交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会审。严挺之看在前妻的情分上,为王元琰托人说情,希望能宽大处理。李林甫抓住了把柄,让手下的人告发此事。

玄宗觉得既然严挺之为王元琰说情是事实,那么张九龄明显是袒护严挺之。考虑到张九龄、裴耀卿和严挺之常常互相声援,认定他们结成了朋党。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玄宗罢免了裴耀卿和张九龄的宰相职位。张九龄曾推荐周子谅任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后,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胜任宰相,玄宗大怒把他流放。张九龄也因用人不当而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当年被贬的张九龄,人们获得如下共识:他多次冒犯龙颜,大多是从百姓和国家利益考虑问题,而没有顾及个人的处境和安危,没有顾及玄宗的面子和心理。以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对政治形势的敏感和洞察,以及他杰出的才华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正直敢言,却给了李林甫可乘之机。

玄宗贬斥张九龄,信任李林甫,对开元、天宝政局造成了不良影响。李林甫在位造成的政局动荡和边防政策的严重失误,为安禄山制造叛乱创造了条件。李林甫死后三年,安史之乱发生,人们仍然认为李林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九龄与玄宗的重要分歧表现在边防政策上。如果玄宗听取了张九龄的意见,对边将稍加裁抑,哪怕是提高一点儿警惕,安禄山也许就不会蕴蓄十年,坐大东北,造成“禄山一呼,四海震荡”的局面。


2文场元帅-张九龄


文场元帅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在政治上,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学上,也能自成一家,开启后人,他的文名,在当时已誉满京华,被称为“文场元帅”,“词人之冠”,受到人们普遍的尊崇。

素有“满目珠贝,美不胜收”称誉的《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张九龄写的《感遇》。为什么唐诗有五万多首,二千多位诗人,却让张九龄的诗“独占鳌头”,首当其冲呢?有人认为,这是对张九龄人品和诗品的看重。正如王维在《献始兴公》诗中所写:“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又如苏东坡所言:“江南作相何人始,岭表孤忠独我公。”都说张九龄是一心为国,一切为社稷的公正廉洁之人。

《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记载唐玄宗对侍臣说过一段话:“张九龄文章,自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元帅也。”在此,唐玄宗客观地评价了张九龄的文才,认为张九龄是当时的文坛领军人物。


唐玄宗为何称

张九龄为“文场元帅”?

究其原因,无非是张九龄具备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的重要条件:

一、张九龄的文人品格高尚。他有理想抱负,有执着追求,有刚正不阿的品   格,这是古代有骨气文人的基本条件。

二、张九龄相貌堂堂、身材伟岸、风流倜傥、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气质非 凡,堪称颜值很高的人。

三、张九龄的口才超群,他每次陈述朝政时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切中要害,常有一语惊天的本事。

四、张九龄的德孝精神崇高。他的德政和对父母的孝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能使天地为之动容,具有中华民族孝之当先的优秀传统美德。

五、张九龄的诗作骏拔。他的诗才气横溢,潇洒豪放,风雅兴寄,具有盛唐之风。

六、张九龄的绘画才能不俗,他的绘画艺术浓淡自如,虽不及行家影响深远,但也被人们认可。

七、张九龄的文章杰出。他写的文章练达高超,实济时用,在当时朝中可称得上泰斗一个。


一言蔽之,张九龄称得上是一个风度优雅、口才出众、为人孝顺,能诗会画,综合素质极高的拔尖人才,不但使皇上折服,连文武百官也为之折服。如此全面优秀的人才,唐玄宗才会称之为“文场元帅”。






历代评价

历代上各种评价

(1)《旧唐书?卷99?张九龄传》: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赞曰: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嵩、龄、适、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极,半惭德馨。


(2)归有光:万钧之重不为慑,雷霆之威不为怵。谔谔乎无所隐也,蹇蹇乎无所避也,侃侃乎无所挠也,亹亹乎必致之也。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


(3)王方庆:此子必能致远。


(4)李隆基: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节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实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永怀贤弼,可谓大臣。竹帛犹存,樵苏必禁,爰从八命之秩,更进三台之位。可赠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旧唐书?卷99?张九龄传》


(5)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全唐文》卷六百五十)


(6)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全唐文》卷六百五十)


(7)林同:连理庭中木,丛生坐侧芝。未尝闻孝感,一一有兹奇。(《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九龄》)


(8)司马光: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9)吴中复: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张九龄为宰相,遂致太平。乃李林甫用事,纪纲大坏,治乱于此分矣。(《宋史》)


(10)徐钧: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二事眼前君不悟,何须金鉴录千秋。




换个角度看文化


初发江陵有怀

张九龄

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

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

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

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



晨出郡舍林下

张九龄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送广州周判官

张九龄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浈阳峡

张九龄

舟行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登楼望

西山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

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

金编惟我授,羽驾亦谁攀。

檐际千峰远,云中一鸟闲。

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别乡人

南还

张九龄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

何言荣落异,因见别离心。

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

闻君去水宿,结思渺云林。

牵缀从浮事,迟回谢所钦。

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耒阳溪

夜行

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感遇

张九龄

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换个角度看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